都市文档在线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_高等教育论文

2022-02-19

毕业论文】导语,您眼前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17465文字,由魏平林精心修改,发表到都市文档在线 www.0519news.com。《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_高等教育论文如若你对这篇文章感觉哪里不好,请告诉我们!

第一篇 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_高等教育论文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以经济学和教育学为研究视角的众多探索步履维艰时,本文尝试从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角入手,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的再认识,溯源大学本质和本职,从而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拓宽思路。

关键词:公民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

 引言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今天,学术界更多地将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研究集中在了经济学和教育学上,从供给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等相关理论入手的研究层出不穷,这些研究为该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证基础。然而,在我们千辛万苦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寻找出路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客观存在,或者说对这个客观存在的认识远没有达到本质的回归程度,那就是在构建成熟公民社会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大众的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本质是什么?从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角来溯源大学本质如何能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拓宽思路、另辟蹊径?相信这就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一)构建成熟公民社会的社会背景

 自古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学》一书中将公民社会叫做“politike koinonia”开始,到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首次提出的“市民社会”,再到者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直至哈贝马斯运用“公共领域”来阐明对公民社会的认识,以及苏东剧变后“公民社会”概念的迅速转换和流行,“公民社会”理论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Www.0519news.COm正是缘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建设、文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公民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乃至全球文化中的核心意义也显得愈来愈重要。

 当代“公民社会”理论主要是基于“国家—经济—市民社会”三分法来进行阐述和研究,也就是强调文化领域作为与领域和经济领域并列的单独一个领域的性,这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轨迹不谋而合。高等教育及其组织机构——大学,在现代成熟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种核心地位是由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其核心作用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更重要的则是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简单概括,公民社会与高等教育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大学是公民社会构建主体——公民的“养成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不断向前的最高精神“引领者”,这正是对大学本质和本职的回归性认识,也是本文成立和展开的核心源发基础。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博士在《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1970)、《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1972)、《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1973)等长篇论文中,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现在国际上通常用这一划分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通行指数。

 在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进程中,作为大学两大核心功能之一的合格公民“养成地”功能发挥作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从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xx年629万人的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拥有的“奢侈品”。原部长周济在20xx年9月6日新华网访谈中曾谈到,高校扩招的成就是应该肯定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正是对高等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的公民社会属性的验证和回应,而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归罪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则导致我们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坐标发生严重偏离。所以,我们需要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一个再认识:看似高校扩招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短期表象迷惑了我们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性的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培养“合格公民”、构建成熟公民社会的一个必然结果;其作用是不断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为社会向更高方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

  (一)反思一: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纠缠”导致了什么?

 为了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增加有效需求拉动就业需求到质疑高校扩招“过度”,从调整产业结构到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相关理论研究,献计献策。然而时至今日,该难题却依旧未见破解。通过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奥肯定律将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三个主要目标,就业问题归属于经济领域范畴已无可置疑;而通过对大学本质的追根溯源,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民社会属性亦十分明确。如此一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势必出现一个悖论,即将大学作为解决归属于经济领域问题的现实同公民社会中大学的本质的严重背离。高等教育和经济“纠缠”在一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高等教育“庸俗化”,大学发展严重偏离本质。

 大学“不是、不是企业。从其宗旨、目标、组织、产品等多方面的属性来看,大学属于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尽管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产业化、法人化、私营化等背景和问题,但是,如果从起源和发展轨迹来看,现代大学是由西方中世纪大学演化而来,即是宗教和世俗知识团体的演化物。

因此,尽管大学时刻离不开和经济的现实条件,时刻面临会被“化”或者“商业化”的可能,但是始终伴随其发展的核心是传播知识,不顾一切追求真理才是大学的本质和本职。对大学的认识一旦回归了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度与日俱增、在面对高等教育无论怎么改革却似乎依旧受到质疑的现象背后,透射出的问题本质是:大学偏离了其无条件追求真理的本质,却被迫“承担”起了“就业”这样经济领域的“功利性”责任,其结果当然是“本末倒置”、问题百出。      (二)反思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职?

 在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都放在了高校身上,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由“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况发展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境况,更是让高校质疑不断,矛头直指高等教育。然而,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轨迹中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职?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公民社会”理论中找到了答案。第一,就业问题本质上应归类于经济领域范畴,不应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职责人归为大学,这只是整个国家、社会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部分而已。第二,就业问题不是大学的本质和本职。构建成熟公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此进程中,高等教育扮演着核心角色,主要原因归于两大功能:合格公民的“培养地”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引领者”。公民社会的构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具有“合格公民”。什么是“合格公民”呢?简单说来,就是同时具备“公民身份”和“公民素质”的人就是“合格公民”。而在有效地参与的、经济、道德生活等公民素质养成上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无疑就是高等教育。文化领域的高度发达是文明社会显著标志之一,大学追求真理的本质对一个国家、社会不断前行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大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引领社会文化和培养合格公民,解决就业不是其本职。

 三、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两点思考

  (一)思考一:回归大学本质,重塑“象牙塔”精神

 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之所以屡步为艰、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好比“没有找对开门的钥匙”一般,一直处于“错位”状态。从“公民社会”理论来看,要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要充分认清就业问题的经济领域实质和大学追求真理的本质和本职,改变围绕就业“指挥棒”发展高等教育的现实,把本就不该属于大学本职的就业问题卸下,理清高等教育同经济的“纠缠”,避免“不伦不类”,实现大学本质的回归,重塑大学作为培养“合格公民”和引领社会文化的最高“象牙塔”精神,将注重研究和创新、和自由的“大学之风”发扬光大,让高等教育在成熟公民社会构建进程中发挥应有功能。

  (二)思考二:构建成熟公民社会,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本文至此之前的论述似乎让人不免产生一个疑问:高等教育难道就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无任何关责?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对高等教育质量该怎样进行有效监督而又不影响其本质发展才是重点。

 公民社会是凸显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社会。自西方主义者葛兰西提出“文化领导权”思想开始,经过帕森斯的“社会共同体”、前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后期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和被称为“后主义者”的当代美国学家科亨和托的“重建公民社会”,经济领域从公民社会中分离出去,社会组织和民间公共领域成为公民社会的主体,形成了“社会——经济社会——公民社会”三分的社会生活划分模式,从而完成了将公民社会指向社会文化领域的当代转型。大学作为社会文化领域的“引领者”,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的本质和本职就该同其核心地位“一贯到底”。如此一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开拓另一种思路:一方面,将大学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责任人”的“桎梏”中释放出来,让高等教育回归本职;另一方面,从成熟公民社会中寻找解决之策:既能对大学起到质量监督又不怕破坏其、自由属性的公民社会核心载体——非盈利组织首当其冲。因此,通过民间认证机构的“第三方性”的充分发挥来监督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真正“责任人”——经济领域解决途径的相互配合,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必定会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翻开崭新一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全集(第1卷)[m].:出版社,1995.

 [2]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及其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martin trow,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paris 26th-29th june,1973.63.

 [6]魏玉,王名.大学一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j].高教探索,20xx(3).

第二篇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思考_高等教育论文

【摘要】  在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的情况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必须认真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及措施,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医学毕业生;就业

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突然暴发累及全球,使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本来就困难的情况下其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中心和学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因而,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审时度势,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履行图书馆的教育与服务职能,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作一探讨。

    1  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与特点

1.1  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就业渠道不畅,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突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严峻。20xx年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截止20xx年7月1日高校毕业生已经有415万人落实了去向,初次就业率达到68%。Www.0519news.CoM但是仍然有30%将近200万人离校以后还没有就业,如果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这就有300多万高校毕业生没有就业。而且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二类院校、三类院校的,就业难度更大[1]。医学毕业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毕业生就业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就业压力愈来愈明显。20xx年12月15日,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7%,而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低于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从20xx年的第3位下降到20xx年第6位,20xx年第11位,再到20xx年第11位,医学类就业率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有关人士预测,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可能比其他学科类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及就业的动向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使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5]。医学图书馆可重点推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中第(十)条的“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xx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的政策,我国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将会提供,以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来的由于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标准不现实或遇到困难就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通过阅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及希望的工作、生活方式,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念,及时就业。

3.5  加强应聘技巧培训,提高应聘成功率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具备相应的择业技巧无疑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法宝。应聘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聘技巧的培训应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对应聘的形式和技巧做些准备,如面试技巧、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中的着装、表情言谈举止等。所以,图书馆应安排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搜集就业信息的能力,教会毕业生搜集、整理和就业信息的方法,帮助毕业生在网上熟练查找自己需求的招聘信息及制作、投寄个人求职简历,进行网上推销等,提高应聘成功率,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就业问题。

3.6  开辟求职与求学栏目,及时提供就业及求学信息

图书馆应创建网络指导和培训平台,对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开展医学毕业生求职、就业、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组织相关人员在图书馆主页开辟求职栏目,认真答复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文献,指导学生阅读。此外,图书馆要配合学院相关部门在网上开辟求学栏目,及时公布各高校研究生招生信息与国外高校的留学信息,供报考研究生与到国外留学的毕业生参考[6]。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过程,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综合素质的过程,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就业心态的过程。医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医学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用良好的心态去正视就业,迈好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为卫生事业和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两部门: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将进一步显现[eb/ol]. [20xx0819]. news.163.com/09/0819/01/5h1t7ohh0001124j.html.

[2]邓仲谋,梁钻姬. 广东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倒数第一[n]. 广州日报,20xx421(c6).

[3]翟理祥. 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探讨[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14):112113.

[4]黄永权. 浅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8(3):2023.

[5]韩进军,李宏,杨丽华.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xx,12(5):5960.

[6]曲杰. 高校图书馆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举措[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0(2):159160.

第三篇 药学类高职高专“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_高等教育论文

【关键词】  毕业实践教学;226模式;校企合作;三元主体

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会做,才能做”,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转化理论知识、熟悉岗位技能、训练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阶段,也是学生接触行业社会,选择就业的第一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校结合药学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1.1 校企结合度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存在2种形式:一种以学校单方面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企业担心实习生干扰正常生产秩序,只安排学生参加包装、仓库管理等简单工作,纯粹应付学校安排的任务,企业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另一种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企业往往按照自身的岗位需求安排学生实习,无法完成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2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五学期以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学生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企业实地操作,缺乏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现行的实训内容以专业课程需要为主,没有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实习计划又过于细致,企业因岗位限制或生产等方面原因,无法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进行实习安排,使得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深入了解。wWw.0519news.Com

1.3 缺乏应有的指导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等现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效能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校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也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教学,往往处于应付状态,较少或不安排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更缺乏主动性,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2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关内容

“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第三学年设计,即将第三学年分成3个阶段:2个月校内教学实训、2个月校外教学实习和6个月生产顶岗实习。通过两个“2”,学校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达到专业教学的要求;通过一个“6”,学生和企业互相选择,则有利于实现实习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企业对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体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第一阶段:在第五学期利用2个月时间在学校模拟实训车间,根据实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本专业各操作岗位、生产标准作业程序(sop)有初步了解。实训结束后,依托学校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职应岗能力。

第二阶段:根据专业方向,统一安排到相对应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习。在这个环节中,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应的原则,制订教学实习计划,并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巡回指导;企业带教老师按照专业实习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各岗位进行单元性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与专业相对应的各岗位上进行轮岗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基本形成应职应岗能力,在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第三阶段: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等途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选择生产实习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校提供参考性的生产实习大纲作为学校教学的延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企业通过就业洽谈会,自觉接受具有一定就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并结合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本人的求职意向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准员工”身份自觉在企业进行多岗位的生产实习和岗位训练。

 3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3.1.1 学校投资,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20xx年以来,本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投资建成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生物发酵、中药前处理等实训车间,建立了中药标本馆、检测中心、空气净化系统制纯水、蒸馏水系统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的设计与运行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和要求,并将真实生产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全仿真的液体制剂实训车间,根据液体制剂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教学需要,强化重点岗位群操作,设置有洗瓶、称量配料、灌封、灭菌印包、灯检和制纯水(蒸馏水)6个重点岗位,可进行小容量注射剂和口服液的实训生产,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约40人)进行实训教学。

3.1.2 不拘一格,拓展实训基地建设 作为学校实训教学基地的补充,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方式,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如本校与宁波明贝中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厂区建成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公司的生产线即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教学现场,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可操作并完成各道工序;厂区设有80座多媒体教室,同时又可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另外,本校还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开办“连锁实验药店”,建成“医药物流仓库”。药店和仓库对外是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分支机构,经营,自负盈亏;对内则是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为学校医药营销等有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由公司和本校共同指派指导教师,按照详细、规范的实习实训方案,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3.1.3 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直以来,由于在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利用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学生教学实习安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培训、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方便。目前本校已建立教学实习基地93家,基本满足了药学类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3.1.4 自主灵活,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 在完成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后,本校充分发挥主体优势,通过“校企实践交流恳谈会”、“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企业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本校每年一届的“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已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医药类人才双向洽谈会,20xx年来校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例达到了2.5∶1,远超过了毕业生人数。

另外,本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准员工”培养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同时也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创造机会。如本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海正班”,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通过双向选择组班,并在学校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减相应课程以符合该企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主要在校内完成,该企业定期选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海正班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传输其企业文化和理念等。第三学年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科目,主要由该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就地完成,学校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管理。目前“海正班”已举办三届。第一届80名学生有6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二届80名学生有7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三届70名学生也正在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3.2 规范管理,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3.2.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校企互动机制,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保障“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本校相继制订了《实验实训中心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习组长职责》、《实习纪律》、《学生实习纪律、安全承诺书》等制度,明确了学校、实习基地、学生的相应责任和权利;通过每年2次实习岗位征询制、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制、教学实习工作巡查制、实习单位走访制等工作机制,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情况,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和处理,做到实习基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实时沟通。

3.2.2 调整教学环节,完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 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完善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企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学校教学、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元主体的优势所在。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恳谈会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实训实习内容的讨论,完善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制订了合理、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内容。

3.2.3 校企共同合作,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合格师资队伍,是毕业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能力。本校积极引进具有药企工作经历的人才来校任教,并了《教师进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实施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深入药企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科研和管理,及时了解医药行业最新进展,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担任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通过发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补贴,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健全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3.2.4 校企共同指导,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管理 在教学实习和生产顶岗实习两个环节,学生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实习单位安排一线技术人员、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另外,学生每结束一个岗位的实习,都要进行自我小结,并由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给出一个阶段性评价。整个实习过程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自我总结、部门意见和平时表现给出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然后由学校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意见及实习指导情况对学生作出评价。

总之,学生在毕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是教学的主体,企业的共同参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也让企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篇 面向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试论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_高等教育论文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次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2)毕业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调查对象主要是l997年(1997届)以后毕业的我校本、专科学生。

2.研究工具

设计了《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为用人单位填写,《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为1997年(1997届)以后的我校毕业生填写。

3.研究程序

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向用人单位寄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72%;《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向毕业生寄出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2份,有效回收率为81%。

4.样本的分布

我校的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广西各地,调查样本的选取均以地市所在地为样本选取地,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调查样本数量最多的是南宁市,其次是柳州市、桂林市,最少的是防城港市、河池市、北海市。WwW.0519news.com从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来看,与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流向基本一致。我校是师范院校,为教育事业培养接班人,因此调查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门,占了89.8%,体现了我校师范教育的特点。

二、结果与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很好”和“比较好”两项总和占了95%,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都较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对毕业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态度、个人修养、合作精神、专业知识和工作业绩六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价“很好”和“比较好”两项总和分别占了96.4%、95.7%、91.4%、90.0%、90.0%、91.4%(表3)。在问及给用人单位再次选择录用人才的机会时,98.6的用人单位表示还会选择我校的毕业生,从中也反映了社会对我校办学水平的认可。

数据显示,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急需改进的问题,用人单位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用人单位对这三项选择的比例分别为66.4%、51.4%、35.0%(见表4)。

同时,根据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在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人际沟通及协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这些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0.7%、49.3%、45.7%、45.7%。这为我校今后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调查中,毕业生对自己在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方面评价“扎实”和“较扎实”两项总和分别占了87.6%、88.5%;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强”和“较强”两项总和分别占了99.7%、97.6%、70.1%、93.6%(表6)。说明毕业生对自我在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调查还显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60.6%在职务和职称上得到晋升,有86%获得过各级各类奖励和表彰。

三、建议与对策

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用人单位的评价和毕业生的状况,而且还要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学校在学生培养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咨询、依据和论证。为此,就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为了达到巩固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增强学校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课程设置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中关键的一环。在调查中.有12.4%的毕业生与60.7%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当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这表明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做到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发挥课本理论知识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专业课在内容上的重复和交叉,根据专业知识与社会的适应性来设置课程,而不是根据老师的知识结构来开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些实践性高、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结构体系,也要兼顾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其内容应该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学术成就。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应用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十分肯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中的作用。而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使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和谐的统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不多,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这会影响实际工作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条件。教师除了钻研教材,搞好教学以外,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和实践首先在教师身上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查同时显示,有20.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较差,6.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学校应加强学生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好英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能读、能听、能说英语;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内容要能反映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和发展,并根据各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3.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必须要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个人的行动要与他人的行为以及集体的目标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以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有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欠缺是许多毕业生踏人社会之初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会阻碍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的交往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在学校与社会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如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社团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踏人社会之前的预备期和磨合期的机会,使他们走向社会面,临纷繁复杂的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4.开展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精神,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加课题研究是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工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他们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在调查中发现,我校毕业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尚有所欠缺,对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科研能力评价“一般”和“较差”的两项总和占了41.4%,说明我校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为此。一要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做到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二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的氛围,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三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在校硕士研究生的积极性,在科研学术活动中注意吸纳本科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使他们在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

5.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结构和数量,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一个素质要求,而许多毕业生恰恰比较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能力训练的弊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文理渗透”、“学科交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多尝试在课堂内采取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特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关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新精神,注重学生思维和强烈的创造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第五篇 20xx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 in Pollyanna

研究目的和意义:

拉伯雷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生活在于快乐,然而,现实是我们越来越富有,而大多数人却越#from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来越过的不快乐。本论文将通过对乐观主义的定义,缘由及影响的阐述说明保持乐观主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及其重要作用。说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态度也应随之转变,也应从悲观主义向乐观主义转换。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长久以来,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沮丧抑郁等心理疾病,很少研究乐观心理。据哈佛大学公开课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说,研究沮丧抑郁与研究乐观心理的比例占28:1.在最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乐观主义已经成为西方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热点。但研究的都主要集中在个体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上,对于如何在生活中培养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尚为缺乏。

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了保持乐观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Schweizer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因为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我国学者袁莉敏,张日异,陶莎在探讨大学里的乐观主义倾向时也证实了这些结论。

今后,人们将会越来越意识到乐观主义的重要性,越来越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分析《波利安娜》所反映的乐观主义价值观。首先介绍美国乐观主义的定义,缘由,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然后叙述小说主要内容,对当时社会生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及不同时期人们对小说的不同看法。再次通过对主人公的乐观主义性格分析,从自身,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通过列举,分析,比较等写作方法说明保持乐观主义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整体的重要意义。主人公的经历也正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

A研究方法:1、比较法2、分析法3.列举法

B.技术路线:大体分为3个阶段:前期准备,实施阶段,后期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是阅读一些与乐观主义及关于其意义相关的书籍和报刊,观看一些讲述心理及社会生活相关的视频,收集资料,为论文的写作作准备。实施阶段:利用搜集的相关资料及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后期阶段:将论文进行多次修订。

C.可行性论证:1.相关资料丰富,有充实的理论依据支撑;2.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指导;3.研究线路清晰。

第六篇 20xx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国家形象,是近年从国际学、传播学领域引入文化学电影学的一个新名词,一般认为是指在一个文化交流传播愈益频繁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国际和内部公众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主观印象和总体评价,主要通过媒介和传播与表达,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这时候更需要一个真实友好的国家形象。

但是由于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往往会被拥有优越传播途径与资源的西方媒介所抹黑,甚至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需要创造一种事实上更文明进步富强的中国,呈现一个 现实 的中国形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视界融合来尽可能呈现一个相对 正面 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往往能够回避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硬性差异,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这种文化塑造不仅更容易感染和影响人,而且往往也比特定的事件、人物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而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为其声画合一、动静合一、逼真与虚拟合一,信息传达手段多样、意义丰富、可理解性强、感染力强,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更是具有特殊地位。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大多西方国家都有通过民族电影来塑造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就明确提出,电影是加拿大的眼睛,所以电影应该关注和表述加拿大的历史、现实、和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化语境下,尤其是对于比较特殊的中国而言电影绝不仅仅是经济,是票房;更重要的,电影还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文化安全。我们要研究如何在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下突出一种民族个性,从而通过这种独特的文化个别性来确立自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而这种民族个性又绝不能一味的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不能以落后的、乡土的、闭塞的,混乱的国家形象为代价而占据市场,应该要在这种民族个性展现出一种充满创新精神、具有生机与活力、具有浓厚民族精神与正确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象。

二、研究内容

在论文中,主要对八十年代末至今部分在国际电影节上出彩或是在国际市场上票房成功的部分电影进行研究。研究这些影片获得成功的因素,以及它们在传输民族文化与构建国家形象上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反思,我们试图让中国电影在揣摩和研究西方受众口味的同时表达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使得中国电影在以后的发展中既能被西方电影市场认同又能更好的传播多彩并正面的国家形象。

1、八十年代末至今,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电影主要是通过哪些因素吸引国际关注赢得国际市场;

2、通过这些因素被认同的中国电影给世界带去了一些怎样的 中国形象 ;

3、这些影片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上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4、通过这些反思,在赢得国际市场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之间,我们应该吸取哪些长处,避免哪些短处。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正确的掌握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上的状况,再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与反思试图寻找一种正确的国家形象构建策略。

附加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 三网融合 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 三网融合 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mianfeilunwen/biyelunwen/3205.html

《构建成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思_高等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