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计划 > 教学计划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024-08-26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学习内容和任务

1. 健身锻炼

- 每周进行2次体育锻炼,包括晨练和课间活动;

- 搭配不同项目,如跑步、篮球、羽毛球等,使学生全面发展。

2. 球类运动

- 学生了解常见的球类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 学习并熟练掌握其中一到两个项目,提高技能水平;

- 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游泳

- 组织学生参加游泳课程,提高学生的水性和游泳技能;

- 了解游泳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知识;

- 着重培养学生面对水环境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4. 跳绳

- 学生了解跳绳的好处和技巧;

- 练习基础跳绳动作和个人跳绳技巧;

- 组织跳绳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1. 手段多样化

- 结合理论和实践,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组织示范、讲解和练习结合。

2. 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 分组合作,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竞争比赛提高技能;

- 设置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程。

四、教学管理

1. 课程设置

- 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体育课程,确保每个月至少有4次集中的体育训练;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体能指标,建立学生个体的教学档案。

2. 奖惩机制

- 设置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 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五、教学效果评估

1. 知识测试

- 定期组织知识考试,考察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测试

-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技能水平,组织技能测试,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

3. 体能测试

-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以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

六、教师角色

1. 指导者

- 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自身潜力。

2. 引导者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3. 激励者

- 通过激励和赞扬,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师角色的规划,可以有效促进初三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和教育,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习惯。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篇】

本学期是初三下学期,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初三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5—10班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与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因此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传统体育。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它教案《初三体育教学计划》。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耐久跑与跳远及体操的双杠。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跳远的.助跑与踏跳,双杠的向后转体180度等。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考核项目

男:100米 跳远 双杠支撑臂屈伸

女:100米 跳远 仰卧悬垂臂屈伸

七:本学期达标项目

男:50米 1000米 跳远 铅球 引体向上

女:50米 800米 跳远 铅球 仰卧起坐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体育中考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二、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

2、帮忙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构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潜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职责感;构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构成用心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体育技能,有1至2项擅长的体育项目。

6、基本掌握中考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到达熟练程度。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所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熟悉中考体育项目并到达熟练水平。

2、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要求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潜力。

3、用安全的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潜力。

4、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透过多种练习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明白营养需求及选取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5、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运动潜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适宜的体育学习目标方法,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6、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教材资料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乒乓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立定跳;投掷中的实心球与铅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弯道跑与呼吸调解;跳跃中的起跳各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五、具体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造性。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四篇】

本学期我将以“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培养能力、发挥特长”为我的教学宗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基本情况分析

1、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选择,给学生一个玩乐的童年

初三年级是我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上课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较好,他们敢于实践。学生体育基本功也不错,上学年体育达标成绩令人满意。本人特别喜爱学生。虽然我上课严格要求学生,但平时与学生一起玩乐,游戏,关心学生,所教学生都很喜欢我,听我的话,愿意和我交流,这些给我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将进行大胆地创新,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想、大胆地体验。教学中,注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时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他们的每一点变化,力求做到了如指掌,一旦发现问题便马上从中想对策,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除了对各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外,继续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等。

  二、教学质量目标及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始终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学校体育的安全工作,确保活动场地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继续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身》教材,坚持相互听课和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对新教材加以研究,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办法,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

3、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以党的xx届xxx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我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区体育课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转变教科研工作方式,为广大体育教师做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使我区体育学科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协调、科学、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促进我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本学期将加大对各校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开展情况的'督查和评价力度。

2、进一步组织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20xx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研修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学习领域、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理解,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期初将组织全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参加常州市举行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教学指南》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教育新时空”体育名师课堂的观摩学习。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亮点、新范例,切实加强体育教学研究。

4、推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组织我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并择优推荐参加常州大市比赛。同时将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体育课“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的研究习方式,要求上课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让观摩教师看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教学有效性。

5、推动初、高中体育教学研究,促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将改革的着重点放到课程实施特别是课堂教学上,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组织武进区初、高中体育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同时将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评优课观摩活动,提高中、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6、举行武进区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场推进会。

各校要进一步优化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促进学生技能与体能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我区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今年将在全区进一步推进“阳光健身大课间”活动,继续举行大课间活动现场推进会;并将组织全区“校园健身大课间”活动情况的微展示评比。

(二)优化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1、要充分发挥各协作片体育中心教研组组长和各校体育教研组长的骨干指导作用,构建我区体育学科团结和谐、协同高效的教研机制。

通过召开各协作片中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和各校教研组长会议,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学科教研能力。各协作片积极开展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2、探索体育教师网上研讨活动新形式,新方法,加快提高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积极发挥区、市两级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引导更多青年体育教师参与到日常的体育科研实践活动中来。

3、切实加强体育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各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方面开展经常性研究;要扎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注日常体育课堂学生运动负荷和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实施体育课“体能练习课课练”活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专业发展。20xx年我区将对工作一至八年内的年轻体育教师实施全员培训;继续举办全区各校体育教研组长培训班,强化业务指导和工作要求;同时将利用市级、省级的培训资源支持更多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开学初将组织全区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常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体操、武术教学方法”培训。

5、组织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研会室内体育课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及常州市教科院举办的第九届教学沙龙研讨活动。

(三)加强教育科研,推动体育工作

1、指导我区体育课题研究,引导各课题组要合理运用研究方法,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深入开展研究,争取取得研究实效与成果。要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研究和体育项目发展的专题研究。

2、指导我区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区、市体育论文评审,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研会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与有关学校体育刊物发表。

3、各协作片、各校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全年不得少于两次。同时在体育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五个一”要求,即: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上好一次研讨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写好一篇论文或案例,坚持一项锻炼”。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六篇】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取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资料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个性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潜力。

3、透过体育锻炼,培养群众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以及50米、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中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教师方面

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学生方面

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工作要求

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评价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现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大课堂活动。

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教学中,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同时,还要上一堂课改实验课,力求有新意。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每位任课教师都要交一份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目的任务

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和教改思路

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本学期,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研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七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学期,因为九年级面临着中考,而体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中考体育考哪几项,目前已有定论,共三项,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跳绳与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二选一,根据以往经验对考的项目做全面的体能训练。为了能使九年级学生在中考时体育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此计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课,一部分是课外体育训练。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共3个班,由于学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不论是速度、耐力还是力量等方面大部分学生体能素质不太好。这就要求我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能,尽快了解那些学生在哪些方面素质较差,及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1、三月份加大运动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力量和耐力,使学生出现短期的疲劳,在篮球项目上要求动作到位,态度端正。

2、调整平时的`训练计划,将上学期两天一练改为四天三练,确保学生出效果,出成绩。

3、开展班级讲座,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4、快乐训练,杜绝学生出现倦怠,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学习,做到学中练,练中学。

5、体育教师和学生一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育主题一是围绕中考项目开展相关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练习,二是可以以游戏形式给学生涉及一些球类、武术等科目,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得到放松,也使学生的协调性发展有所提高,为进入高中或走向社会进行体育锻炼作一些铺垫。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及教学课标的基础上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教案。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快乐身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认真搞好课外体育训练工作,使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都有所提高,在次基础上,教会学生能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3月1日—2日)

一、障碍跑接力游戏。

二、障碍跑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2

第二周(5日—9日)

跳绳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2

第三周(12日—16日)

一、肺活量测试跳绳

二、耐久跑理论知识

2

第四周(19日—23日)

一、跳绳选用教材

二、耐久跑练习肺活量测试练习

2

第五周(26日—4月1日)

一、身体素质练习选用教材(排球)

二、耐久跑练习放松游戏

2

第六周(4月5日—6日)

跳绳耐久跑练习

2

第七周(9日—13日)

一、耐久跑练习呼吸练习

二、韵律体操耐久跑练习

2

第八周(16日—20日)

考核: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2

第九周(23日—28日)

一、耐久跑改进练习

二、身高体重、肺活量测试

2

第十周(5月2日—4日)

期中考试

1

第十一周(5月7日—11日)

体育中考注意事项

2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jihua/jiaoxue/662788.html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