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报告 > 工作总结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2022-07-12

今年是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第四年。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护士总结以往经验,牢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的服务宗旨,强化基础护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满意”的目标不断进步。

我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落实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部下发的《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分阶段组织全科护士召开“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座谈会,学习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对照实施标准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第二,灵活调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革调度模式,实施弹性调度。弹性排班的原则是合理分配护理劳动力,合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2],有限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本科有8个固定班,5个弹性班,2个脱产班。弹性班根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10分钟内到达,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专科会诊,主动问候患者,主动解除患者后顾之忧,设立流动班,优化急诊高峰人员替代方案。

1.分诊台单独布置,专人负责,分诊台经过培训,提高了分诊准确率。分诊台的预检分诊更加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得到优化改进,分诊准确率大幅提升,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2.每个二级护士都兢兢业业,起到领导和监督作用,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

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

3.实行人人床交接班制度,交接班人员交接每个病人的护理重点,以便交接班人员更好地对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

4.急诊科分为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观察室、急诊ICU。大家齐心协力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第三,不断优化急诊科队伍

1.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急诊科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陪护队伍,为急诊患者服务。给患者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痛苦。

2.完善留观和门诊输液流程,制定留观和门诊输液患者须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3.观察病房和输液的病人比较多,周转也快。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打止痛针的病人。并且30分钟后,一定要主动询问患者症状是否有所缓解。如果没有缓解,请医生遵医嘱进行治疗。高烧患者要注意自己体温的变化。如果持续高热的患者咨询了医生,就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实行先抢救,后付款制度。对危重患者,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原则,在患者的各种处方和辅助检查申请单上加盖“急诊科”印章,实行检查优先、住院优先的原则。对于“三无”患者,即无身份证明、无亲属陪伴、没钱的患者,要先检查,先抢救治疗,再付费。他们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相互弥补,加强与辅助科室、病房的沟通,真正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规范匿名管理流程,重视三无病情。

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寻找家属,确保匿名人士能及时得到治疗和照顾。

第四,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

1、每月对科室进行业务学习,每月对科室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相关的急救理论知识,增加记忆力。科室里每个月都会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大家都是通过考试的。提高护士的抢救意识和能力。

2.利用晨会和早班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当天危重患者的护理重点。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对病人滑倒、坠床、压疮等事故的防范措施。给病人戴上腕带可以有效识别病人的身份。

3.安完成了护士进修培训计划,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轮岗学习,将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带回科室,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五,加强细节护理,为患者提供方便。

1.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水杯、充电器等。

2.以人性化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和设施,重新布置观察室的床位,设置引导标识,让患者更快熟悉环境。

3.在急诊服务中,让患者了解病情、诊疗情况、收费情况;护送到位,处理措施到位,沟通通知到位。

4.加强日常基础护理,更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更细致观察患者病情。

六。现有缺点

1.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科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患者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护士工作量大,不能深入了解走神患者的整体情况,难以跟上深层次的个性化护理。由于护士自身素质及相关知识欠缺等因素,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如护士不能及时主动巡视病房,病情观察不全面,健康教育有时落实不及时,内容肤浅,沟通缺乏主动性,人性化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baogao/zongjie/103393.html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