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报告 > 其他报告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怎么写及范文

2024-01-13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第一篇】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是继续学习数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的根本意义。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本篇文章将以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为中心,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倍数和因数,并提供一个范文作为参考。

总的来说,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授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不能仅仅讲解定义和性质,更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数的序列,让他们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并分析这些序列和倍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它们的本质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实际应用来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实际意义。例如,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买苹果的数量问题或者找零钱的问题,从而让他们看到倍数和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但它们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并培养他们运用倍数和因数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他们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范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倍数和因数是非常常见的数学概念。倍数表示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关系,而因数表示一个数可以整除另一个数的关系。在学习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我常常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我会把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和规律,自己发现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例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数的序列,并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答案。通过这种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更主动地思考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帮助学生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方面,我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会提出一些与购物、找零钱等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要求,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进行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我常常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我会让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设计一个有关数学的游戏或者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总体而言,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本质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反思,发现数学知识的美妙之处,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第二篇】

新教材在引入倍数和因数概念时与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拼拼摆摆”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探究寻找3的倍数。我设计了尝试练——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都面面相觑,左顾右盼。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多媒体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三、注重细节,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

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总结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以3个小问题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课上还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第三篇】

不知不觉,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第二、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以往认识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改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

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励方法多样化,不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出现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可见,编者为体现新课标精神对本部分内容作了精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三部分内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该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部分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较好一些。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第四篇】

本单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基本思维能力。

1.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本册新教材采用整数除法的表示形式教学,便于学生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本质意义。注意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质数、合数与因数的关系;偶数、奇数与2的倍数的关系等,形成概念链,依靠理解促进记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归纳推理能力

关注由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即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如质数、合数: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进行归纳推理,熟悉20以内的质数,制作100以内质数表。

3.教给学生养成“有序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4.加强解决问题的教与学,新教材增加了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纯数学问题,可以根据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推理出两数之差、两数之积的奇偶性,并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5.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探究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特征;4的倍数特征;6的倍数特征等,开拓视野,发展思维!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第五篇】

我执教的四年级数学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一节,这一内容,学生初次接触。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以贴画为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这节课另一个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引导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我借助学生开课摆的12个小正方形,写出的'三个乘法算式。首先引导学生找12的因数,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新知。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用口诀,乘法和除法等等方法找出12的因数,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近,紧接着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出12的所有因数。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再找9的13的因数,一环扣一环,总结归纳再能不能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了?学生说不能,从而引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教师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借助这一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不仅探讨出从小到大找一个数的倍数而且发现了倍数的特点。这一环节教学的成功,也使我改变了教学的观念——适时放手,会看到学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后教学需大胆相信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了解学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baogao/zonghe/493108.html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怎么写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