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档在线 > 文库百科 >  大杂烩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2024-08-29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篇】

加法和减法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运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下是一份关于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的范文。

【引言】

加法和减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基础。本次教学将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操作、讨论和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分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掌握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环节

1. 创设情境:通过呈现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引入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及操作练习

1. 讲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运算过程,并进行多道练习题的解答。

2. 讲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样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过程,并进行多道练习题的解答。

三、综合运用与讨论

1. 集体讨论: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互相合作,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拓展训练与巩固练习

1.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巩固练习题,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加深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2. 拓展训练: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五、总结与评价

1.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思考过程,并与他们一起复习重点内容。

2. 评价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

【教学手段】

1. 录像、图片、实物等多媒体教具: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鼓励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讲解和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和练习。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思维的逻辑性、问题解决的能力等。

2. 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互动情况:记录学生的练习题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以便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相互评价,促进学习互帮互助。

4. 教师评价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加法和减法为中心,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意义,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培养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多角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最后,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计算题中“1”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图书,其中童话书有3/8,故事书有1/8。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完成,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计算)按这样的方法,完成例题的填空。

  2、出示“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

(1)要求“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呢?

(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补充课题:减法。

(4)说说你打算怎么办?通分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试着完成吗?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

(5)交流汇报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1)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学生完成计算。

(2)汇报方法。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小组中完成。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说说。

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5、完成练一练。

(1)完成计算,并验算。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为什么?通分母分数相加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怎样?

  2、完成第2题。

(1)完成计算。

(2)展示作业,交流评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第3题。

(1)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计算。

  4、完成第4题。

(1)理解题意。

(2)求“从体育馆道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求“从学校道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第3各问题应该怎样想?(1-4/5)(3)完成计算。

  5、拓展训练。

( )/( )-( )/( )=1/5 ( )/( )+( )/( )=1/4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想一想,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探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探究,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块,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生2:小明吃了这蛋糕的,吃了这个蛋糕的,弟弟吃了这块蛋糕的。生3:里面有2个。生4:2个是。生5:里面有3个,3个是。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小明和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3: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4:小明比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6: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7: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8:蛋糕还剩几分之几?

师:大家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把算式进行分类,为新课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

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选择:+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再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

涂上红色,再把它的

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从图上看结果是。

⑵是3个,是2个,3个加上2个是5个,也就是。请你来总结:

你认为简单的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选择: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从上面的算式中选择1、2道,并算出结果。

  三、知识在练习中刷新

1、口算:

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

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六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画图等。本课时是“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具有挑战性。用学生以往掌握的两数相减的方法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解决过程,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在呈现画图策略的基础上,又呈现倒着连减等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了解题的策略。对“减去相同数”的问题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减法的意义。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为今后能将减法与除法有机联系起来,对认识除法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可以装满几袋”这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策略。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辨析比较及优化意识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学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减数相同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减去相同数”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复习引入

(一)数一数。(课件出示)

1.两个两个地数,从10数到20;

2.五个五个地数,从70数到100。

(二)说一说

教师:像刚才这样数数,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你也这样数过吗?

学生汇报。

(三)想一想。

出示印章图片。(课件出示)

教师:这些印章小朋友们都很熟悉,老师每次给表现好的同学盖一个印章,每5个印章可以换一个小苹果,贴在教室里“比一比,谁的进步大”的展示栏里。

出示明明小朋友得到的印章图。(课件出示)

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小苹果?你有什么办法算一算。

学生汇报:每5个苹果圈起来,看有圈了几个圈,就能换几个苹果。

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及时反馈结果,为新知学习做孕伏。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复习,结合身边熟悉事例,在谈话交流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相同的数”的意义,为新知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二、引导探究,形成策略

(一)情境引入,解读信息

1.读懂主题图,了解信息和问题

教师:勤劳的小猴子来到果园,采摘一些橘子。准备把橘子装回家,却遇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教材第78页例5主题图。要求演示中先呈现小猴,再出示橘子,最后出示问题。陆续的出现让学生对情境有想象的空间,对情境的描述有层次感。)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教师追问:“装满”是什么意思?

可能会有学生回答:每袋都要装9个,才能算装满。如果一袋中比9个少就是没装满。

教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

给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说说自己想解决这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探究“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过程,可能会有:画图、列算式、列表格,圈一圈等方式。

【设计意图:课件的层次演示,让学生对情境图有了浅层的数学故事的意识,为解决问题提供研究的素材。信息和问题的出示让学生从情境图抽离,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考空间。对于“装满”意义的理解源于生活经验,学生易表达易接受。】

(二)尝试解决,方法多样

1.动手操作,直观感悟

学生活动:

要求:同桌合作,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1)摆一摆

请同学们可以借助自己准备的学具,把你的方法试着摆一摆。

(2)圈一圈。有学生会仿照刚才记录印章的方法进行思考。

(3)数一数。倒着数的方法。

2.分析研究,初步形成策略

交流学生的作品,在分析比较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理解“相同的数”—“9个”。

学生汇报结果,预设情况:

方法一:摆出的方法,如下:

一行9个,摆了3行,能装满3袋,还余1个。

方法二:圈出的方法,如下:

在数学书上每9个橘子圈一起,能装满一袋,圈了3次,就能装满3袋,还多1个。

方法三:计算的方法。如下:

28-9=19,19-9=10,10-9=1

连续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教师引导学生减3个9用算式过程图把表示出来。每次都减“9”。可以写成

方法四:列表法。在上节课连加的经验基础上会尝试列表法。

个数

28

19

10

每次减9

-9

-9

-9

还剩个数

19

10

1

每次都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直观呈现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参与中加强对“9个橘子摆一行,圈一个圆,减相同数”的理解,初步建构了解题策略,也为符号表征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分析比对,内化解题策略

1.对比分析,再次体会

教师:为了让全班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用电脑把小朋友几种方法记录下来。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前3种方法,动态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各种分橘子的过程。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读懂、听懂他人的想法,还应帮助学生完善表达不清的地方,感悟分橘子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倾听、交流、互助以及表达能力的习惯。

教师追问:这些方法中,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9个”橘子。感悟相同减数的.含义。

师生小结:小猴把28个橘子装满3袋,还剩1个。

2.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教师:这样装的结果正确吗?

有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检验。教师追问:有什么方法检验?

可能会出现:

(1)用加法检查。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9+9+9+1=28(个);

(2)用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数数完3袋再加1个,共28个。

【设计意图:把学生操作的方法通过课件呈现,完善学生思考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相同减数概念的理解,检验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强化检验的意识,教给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

3.变式促疑,引发冲突

(1)图示练习。

教师:要求“明明小朋友的印章能换几个苹果”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稿纸上列式子。

(课件出示印章图)

先数出共有18个印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汇报交流。可能出现解决的方法有:(课件出示)

圈一圈,每5个圈一次

圈了3次,还剩3个。可以换3个苹果。

用连减的方法。

(2)文字练习。

问题:有25个苹果装入纸箱中,每箱装8个,可以装满几个纸箱?

教师:要想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你会使用哪种方法?

师生小结:画图能使小朋友直接看出分成的结果,但是利用连减的算式能快捷简便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题型比对,理解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中,让学生能辨析在具体解决问题时能灵活运用策略,方便快捷完成思考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相同减数概念的理解,也是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应用体验

(课件出示)

1.

2.口算接龙。

3.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第三题属于文字题型,没有出现全部18根羽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允许方法多样化,但鼓励运用连减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评价反思,收获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本页网址:

https://www.0519news.com/zonghe/dazahui/663232.html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点排行榜

首页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 都市文档在线 ✪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33038102332445号浙ICP备2021032283号-8